大美江湖气象阔,德润巴陵万象新。近年来,湖南省岳阳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明培育铸魂、文明实践扎根、文明创建塑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文明培育:道德沃土滋养文明之花
清晨,汨罗市古培镇,62岁的徐金娥正清点送往困难家庭的物资。这位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41年来组织志愿服务800余场次,个人资助68名贫困生,累计捐款超300万元。“从小父母就教我多做善事”,她朴素的信念,成为镶嵌在岳阳道德高地的一道最好注脚。
机制活水,滋养着这片道德森林。岳阳市创新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评选机制,广泛选树道德模范、推荐身边好人、评选“感动岳阳”人物;通过承办“湖南好人榜”发布仪式、组织道德模范表彰典礼,精心打造“德耀巴陵”宣传品牌,营造了崇德向善、争当好人的浓厚社会氛围。同时,为道德典型提供免费体检、制作礼遇卡、开展关爱帮扶等多重保障,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湖南省未成年人“传承红色基因·童心向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新时代湖南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在临湘举行。岳阳市文明办供图
童心向党传薪火,筑梦成长向未来。近年来,岳阳市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开展校园文明实践“牵手”十大主题行动,组织“与理有岳·思政微课”竞赛,举办“护航心灵·助力成长”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公益活动,推进部校共建示范文明学校试点工作。同时,通过持续发布“新时代岳阳好少年”先进事迹,深度挖掘并多角度展示少年儿童身边的感人故事,在未成年人中营造了学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从凡人善举的点点星光,到少年先锋的勃勃生机,岳阳市正以榜样引领、机制保障、实践育人的系统工程,精心浇灌着巴陵大地的道德沃土,让文明之花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璀璨绽放。
文明实践:成风化俗浸润巴陵大地
“与理有岳·宣讲吧”在南湖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面向群众举办。岳阳市文明办供图
在岳阳市南湖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与理有岳·青年宣讲吧”被市民层层围住。“过去讲政策是念文件,现在用脱口秀方式讲,听得懂、记得住!”“90后”宣讲员钟亦凡的笔记本上,写满了群众反馈的“金点子”。
近年来,岳阳市紧紧围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首要任务,2340名党组织书记化身“宣讲轻骑兵”,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理论课堂讲好主题党课,将党的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8条“红绿金青”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线路串珠成链,在湖南省率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建设,将南湖广场、巴陵广场打造成文明实践的重要基地。1847个红白理事会利用“屋场会”“板凳会”等形式,在田间地头和家门口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理念,大力推广厚养薄葬、生态安葬、鲜花祭祀等文明风尚,使婚丧风俗情感更纯、情意更真。将传统节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围绕春节、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精心打造节庆活动,为观众呈上充满湖湘风情的文化大餐。
文明创建:共建共享绘就幸福图景
站在东风湖生态公园观景台,老渔民周建国感慨万千。“以前这里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现在成了城市会客厅!”这处65万平方米的城市绿“肺”,是岳阳市“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生动实践缩影。近年来,岳阳市通过系统实施环湖截污、清淤固废、生态修复等工程,昔日生态“伤疤”蝶变为靓丽风景线。
洞庭渔歌小镇(原西瓜山片区)通过老旧小区改造、黑臭水体整治、城市更新等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华丽蜕变。岳阳市文明办供图
当湖光潋滟化作城市底色,老城更新也按下快进键。洞庭南路“老街新生”,西瓜山片区华丽转身为“渔歌小镇”,3517厂区闲置的荒地变成了“口袋公园”……立足改善提升民生福祉,岳阳市加快城市更新步伐。从2021年到2025年,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492个,惠及居民42万户;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0个,新改扩建农贸市场92个,新建“口袋公园”149个……每一组数据的背后都跳动着民生的脉搏,传递着文明城市的幸福温度。
在硬件设施蝶变升级的同时,岳阳市更注重城市文明的“软件系统”同步迭代。深入贯彻实施《岳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有效治理和祛除城市不文明行为,实现法治刚性约束和群众自律自觉同频共振,文明根基不断夯实。从人大代表建言到市民自发宣传、全程参与,每一位岳阳人都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江湖之城的文明气质。
千年巴陵风,一城文明韵。如今的岳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处处吹拂,一幅城美、人和、业兴的时代画卷正缓缓展开。
供稿:湖南省文明办 岳阳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