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寺西焕彩 联墨飘香”小学生原创楹联书法作品展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西南营南关帝庙明清建筑群展出。45副楹联从少年儿童视角诠释古街区历史文化与名人逸事,童真与墨香交织,吸引众多市民驻足。
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近年来,崇川区通过组建讲师团队、编写教材、开设社团等方式推进楹联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此次展览作品涵盖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市民徐先生带孩子参观后评价:“笔力遒劲、风格各异,读来朗朗上口。”
崇川区第三届诗词楹联教育研讨活动现场。
2024年,崇川区委、区政府启动“点亮寺西”工程,打造历史文化街区。2025年3月,崇川区围绕古街区主题组织校园征联,收到1200余件作品,评选出成联组、对句组特等奖各15个、一等奖30个、二等奖45个。本次展览展出成联组特等奖及一等奖作品。
五里树小学苏马健的“古色古香流雅韵;美轮美奂沐新风”获成联组特等奖。“我是南通娃,古街区的青石板路、飞檐翘角都是灵感来源。”他说,街区改造让传统焕发“新风”。展览创新采用“学生创作学生写”模式,虹桥二小学生周芷玥耗时一周完成“一巷烟霞连古寺;满墙藤蔓缀新诗”的书写,“调整笔画粗细和结构疏密,才达到满意效果。”
翰墨飘香 联花朵朵向阳开
漫步城南小学,教学楼前的楹联谈古论今,彰显儒雅风范;长廊里的对联琳琅满目,饱含童真童趣;食堂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吟咏声不绝于耳;课堂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品读声清晰可闻……面积不大的校园里,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城南小学自2017年起将楹联教育纳入课程,通过德育融合、专家授课、成立云泉诗联社等方式深耕传统文化。
不只城南小学,区内多所学校楹联教育花开正艳。通师一附、实验小学开展征联活动,五山小学、天生港小学打造环境育人课程,崇川小学、北城小学推动楹联跨学科渗透。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中展示创联水平、提升审美情趣,楹联文化正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薪火相传 联苑桃李满园春
在崇川区第三届诗词楹联教育研讨活动中,来自五里树小学、天生港小学的教师通过《送友人》赏析、“换词对句”游戏等方式,探索诗词楹联融入课堂的路径。崇川区31名骨干教师定期参与培训、研讨,成为区诗词楹联教育讲师团成员,充分带动起师生们的创作热情。
崇川区第三届诗词楹联教育研讨活动现场。
讲师团团长陶建锋老师认为:“写好楹联需以阅读为基。”团队编写全省首本古音平水韵小学讲义《紫琅联韵》,帮助学生跨越语音障碍。目前,崇川区学生作品已在央视春联征集、长三角高铁环线征联等活动中获奖数百人次,12名学生获“新苗奖”,“小小楹联家”活跃于校园活动中。
楹联对提升语文素养、涵养文化自信意义深远。崇川区将持续推广楹联教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薪火相传。
供稿:江苏省文明办